——访中国铸造协会 贾成炳 理事长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应如何应对。带着业界广大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记者特通过网络采访了中国铸造协会理事长贾成炳。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2008年协会组织的行业活动开展情况? 贾理事长:除行业协会日常工作外,2008年协会重点组织、推进并实施了以下几项工作:全国铸造生铁生产基地建设;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实施动态调整,加大增值税返还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区做强;恢复和建立海外工作体系;成功地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和“第九届国际铸造、锻压及工业炉展览会”;启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成功举办了系列树脂自硬砂专题会议等。其中2008年5月31日至6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年会和展会,是中国铸造界一次隆重的行业盛会,它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丰硕成果和巨大的影响力,集中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铸造界的最新成果、崭新形象和雄厚实力,初显了中国铸造由大做强的端倪。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书写了历史新的一页。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铸造协会于2008年2月5日适时组织召开了“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铸造业”高层研讨会。会议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经济学专家、行业专家和优秀铸造企业家,共同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铸造业的影响,分别谈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大家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旨在使业界人士对目前的经济危机有充分的认识,找到应对之策,变中取胜,在逆境中谋求行业更大的发展。 记者:目前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实体经济造成强烈的冲击,从铸造行业来讲,具体会受到哪些影响,那些类型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贾理事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把世界经济带入“严冬”。这场金融海啸来势迅猛,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料。从2008年9月起,危机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钢铁、火力发电、电网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受冲击剧烈。对装备制造业影响相对滞后,但总体下行趋势明显,而深层次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 日前,中国铸造协会对河南、重庆等地区的60家铸造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均不同程度减产(幅度在10%~100%不等),50%以上的企业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更多的企业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边缘。其中以生产汽车铸件的企业受冲击最为明显,其次是摩托车、机床等行业。一些国有大企业每周也只能生产2~3天。国外订单锐减,回款不畅的情况也日趋严峻,许多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扩散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还难预料。总的看,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有可能经历较长的低迷期和调整期。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不确定性增高,更趋复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铸造业的影响,看到形势的严峻性,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努力做到正视危机但不迷茫悲观,坚定信心但不盲目乐观,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救市,谋求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对铸造业有哪些利好,您对此有哪些看法? 贾理事长: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的确,在这个特殊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信心来自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机遇的正确把握。我们要在挑战中看到发展的机遇,渡过危机将赢得新一轮的发展。我们分析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有利于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促进铸造业产品升级;三是有利于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四是有利于引进高素质人才;五是国家拉动内需,给铸造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将加大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需要大量的机械装备,为铸造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当前形势对铸造行业来说,总体上是危中有机,机遇大于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机遇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和政府有关政策,主动出击才能把握发展机遇。 记者:新形势下,面对困难和压力,铸造生产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贾理事长:当前的确有一批企业撑不住,过不了这道坎,这是正常现象,这个趋势还要继续。同时,新一轮的联合重组、整合并购将揭开帷幕,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危机之中,只有专心发展主业,致力于创新,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如何做到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生产多元化产品,开拓多元化市场。目前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受到的直接冲击比较大,这些企业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支撑,以产品的多元化带动市场多元化,我们要善于研究市场,善于开拓市场,要认真研究国家鼓励的投资方向,努力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这样可以“西方不亮,东方亮”。另外,在市场区域上也要实现多元化。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将会加速推动铸造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铸造业将经历一次空前的全面洗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体方向将是:①实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②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实现规模化生产。 ③骨干和优势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集团。 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铸造企业将由现在的30 000多家减少到10 000家,甚至更少,而企业的综合实力将大幅度提升。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铸造行业来讲是个难得的休整调适期,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积极推行技术改造,强化基础。要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为“严冬”过后的蓬勃发展积蓄充沛的力量,促进铸造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高管理水平,苦练内功,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外部环境严峻,面临困境时,也正是倒逼企业苦练内功的好时机。在持续不断的苦练内功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管理,把企业生产力中的“软件”不断升级,企业的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必然能够突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境,必定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临危不惧,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企业与协会要强化与政府的互动。可以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是空前的,企业一定要重视,用好用足政策,同时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协会要更加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记者:您对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贾理事长: 中国人自古就信奉“多难兴邦”。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我们一定能危中见机,化危为机,为铸造业由大变强,为装备制造业振兴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